南京大学历任校院长以及毕业证编号

a7409fcca1b8c792e7aadcdeb12ed83b.jpg

他是南京大学的第一任校长,也是中国现代图书馆的父亲|方志江苏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毕业证。

江苏江阴人才众多,缪荃孙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中国现代文化和教育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是南京大学的第一任校长,被公认为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祖先。

缪荃孙,1844年出生于江阴市申港镇缪家村六代重文化的官家,字炎之,一字萧珊,晚号艺风,世称艺风先生。曾任南京学院院长,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校勘学家、藏书家、方志学家、教育家、金石家、目录学家、中国现代图书馆先驱。辛亥革命后,他被任命为清史馆总汇、江阴县续志总汇。主编的《江阴县续志》是他一生中编纂志书成就最高的地方志,被推为志书中的名著。清末民初,被誉为“四大才子”。

缪荃孙塑像在江阴申港街申港河畔图书馆前的广场上

24年8月9日,清道光(1844),缪荃孙出生在江阴市申港街苗家村一个六世有文名的仕宦之家。缪荃的孙生而聪明,幼承家学,11岁读完儒家五经,12岁不幸丧母,父亲因礼部试不见,随张国梁军入蜀。咸丰十年(1860)四月,太平军占领江阴,侍继母渡江避淮安,就读于丽正书院,后迁居成都。同治六年(1876)应在四川乡试中举行,光绪二年(1876)会试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汇,历主南京、罗源、龙城、钟山等学院讲座,江宁编译局总汇,赴日考察学业。

1902年5月,缪荃孙被刘坤一任命为江楚编译局总编,江宁高等学校总教学。1904年,他被任命为三江师范学校总督察(即校长),1907年4月辞职。他学识渊博,交际广阔,富裕。自《艺风堂文集》、《艺风堂藏书记》、《艺风堂金石录》等200多卷以来。一生有很多校勘、印刷和编辑,在学术界非常有名。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

江宁宴会图,前排左2缪荃孙,左3个洞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清末民初,他与王仁秋、张季志、赵尔迅同名,被誉为四大才子。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缪权孙在晚清创建了江南图书馆和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两个著名的图书馆。他是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和传播文化方面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两江总督端方等五大臣赴欧考察西方文明。回国后,他们向清廷写信,称赞官方图书馆开放人民智慧,增强文明进步的作用;三十三年,他们在奏折中提出了创办图书馆的计划,并推荐缪荃孙主。7月,64岁的缪权孙觉得中国私人藏书楼摆脱不了守旧的传统束缚。他立即成立了江南图书馆,担任两江总督端方聘请的总办公室(相当于今天的馆长),并担任南京书院的弟子陈庆年(副馆长)。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什么级别。

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换届。

江南图书馆(现为南京图书馆)

为了江南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他以其独特的地位、声誉、勇气、知识和实践才能,一手掌握藏书,一手掌握博物馆,在江苏和浙江藏书之家,过去常熟曲绍基“铁琴铜剑楼”、浙江安陆心源“宋楼”、钱塘丁丙“八千卷楼”,被称为足球。其中,丁的“8000卷楼”最为著名。藏书楼是清杭丁国典创作的。他喜欢藏书。因为他崇拜宋代的远祖丁藏书8000卷,他把自己的藏书楼命名为“800卷楼”。他的孙丁丙经过多方收集,除了使用他祖先的“800卷楼”外,还将增加的藏书命名为“800卷楼”、“好书馆”和“8000卷楼”。但丁丙去世后,后人因经营官银号亏损,决定出售藏书抵债。学术界叹了口气,当时归安陆氏的书已经被日本人用大笔钱买走了,怕丁氏重蹈陆氏的覆辙,却又觉得天无术。

苗泉孙与8000卷楼主有多年的学术交流。获得这些信息后,他觉得这些珍贵的书籍是国家的宝藏,不能再流落异邦。他立即建议两江总督端方收购8000卷楼的书籍。在端方的支持下,他紧急筹集了7.3万银元。他和陈庆年一起去了杭州,和丁的后代谈判,买回了所有的书,然后把书和书箱、书架一起运到南京。在清凉山附近,我们选择了前两江总督陶舒建造的惜阴书院旧址(现龙盘里9号),建造了两座具有民族风格的长形藏书楼,整理、编目、上架了所有“八千卷楼”的书籍。其中有宋版1845卷,元版3981卷,其他有《四库全书》、日韩刻本、名人藏本、名人稿本等。八千卷楼书藏在江南图书馆,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蔡元培、张元济等名人学者都欣喜若狂,赞不绝口。随后缪荃孙还将武昌范氏月茶“木犀香馆”藏书4557种,充价调拨入藏。编有《江南图书馆善本书目》。南京大学毕业证什么样。

南京大学自考毕业证。

这些珍贵古籍的收藏为江南图书馆丰富藏书奠定了基础。为了纪念这一文化事业的盛事,端方的幕友们建议大楼叫“陶风楼”。由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和国内一流学者共同创办的江南图书馆,无论是藏书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全国之冠。许多国内著名学者来这里阅读。例如,鲁迅先生在1912年初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担任金事时,经常来这里借阅和抄录书籍。南京大学自考毕业证样本。

清宣统元年(1909年),军机大臣张之洞负责学术部,并邀请创办京师图书馆。因缪荃孙创办江南图书馆而受到朝野的赞赏。今年5月,他被推荐任命为京师图书馆监督(馆长)。当时图书馆还没有建成,暂时以城北积水潭广化寺为储书场所。缪荃孙亲自督促基础设施、聘馆员,对书籍进行分类清理,一手创建京师图书馆(即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当时京师图书馆的藏书是文津阁的《四库全书》、以国子监南学典籍、敦煌石室隋唐写经8000卷为基础。元代蒙古人从临安(杭州)南宋秘阁收集的珍本,从内阁大库中检测出来,即加整理集刻为《宋元本留真谱》。并重价购买姚圣元的私人藏书,丰富藏书。9月编制《清学部图书馆善本目录》,从收藏中提出宋元版,各钞校为善本,分类编目。

京师图书馆旧影

辛亥革命爆发时,缪荃孙辞职南归,住在上海。他建议并协助盛宣怀创建愚斋图书馆,出版和印刷《愚斋草稿》,收集图书和古籍,并编制《盛氏愚斋图书馆藏书目录》。缪荃孙从领命主持江南图书馆到辞去京师图书馆的职务,前后时间只有四年,他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提升后进。如果担任江南图书馆的陈庆年,在缪荃孙赴京后,接管了江南图书馆的博物馆事务,成为著名的汉学大师;陈庆年推荐的刘一正是苗荃孙的另一个弟子,他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图书馆学家。为了继承苗荃孙未完成的事业,他辞去了第四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的职务,毅然担任汉学图书馆(即江南图书馆)馆长。经常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使国学图书馆在国内外闻名。

在清代学术界,缪荃孙享有很高的声誉,与王、张、赵并称清末民初“四大才子”。缪荃孙的分量可以从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老照片中看出。在一张“光绪甲辰五月江宁公宴图”的老照片中,张之洞、盛宣怀、魏光涛等都是当时中国政界和商界的风云人物。缪荃孙与他们平起平坐,可见他的地位之高。

南京大学学士学位证书。

光绪30年(1904年)南京江安粮道署拍摄《江宁宴会图》南京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证图片。

缪荃孙也是著名的方志学家,一生都参与过很多地方志的编纂。最早的一部是他33岁时,应张之洞的邀请,彭祖贤的邀请,总汇《[光绪]顺天府志,光绪二年(1876)开始修复,光绪十年完成,光绪十二年出版,是清代官方修集北京地情最丰富的杰作。第二部总结地方志书《[光绪]《顺天府志》同时进行《[光绪]《昌平州志》,清光绪五年(1879)开始修复,发表于光绪十二年。《湖北通志》第三部地方志为光绪十三年参修,至光绪十六年交付参修部分志稿。光绪二十年,受张之洞邀请,通审完善《[光绪]到光绪23年完成的湖北通志《[光绪]《湖北通志》总编。第四本地方志书是光绪34年被邀请参加的《常州府志》。因此,这个志“发凡,起例规模大”。后来,由于当地一些绅士害怕发现他们在工作日侵吞官方项目,他们各方面阻挠,没有汇编。第五部地方志书从宣统二年(1910年)开始汇编《江苏通志》。经过一年的波折,辛亥革命后,辛亥革命后停修。南京大学毕业证封皮。

多年后,《江苏通志》重新开始修编,并被邀请分析金石一志。缪荃孙制定了碑铭大纲,虽然派儿子缪僧保参修,但他利用家藏诸拓本,“考释编制,依然一手成之”。修志为时6年,但仍未完稿(1945年才完稿),而缪荃孙编撰的《江苏通志》•另一方面,金石志单独出版。清史馆于1914年重新开放,缪荃孙被聘为总编,1915年,江阴县志续修被推为总编,亲定大纲总成。民国六年(1917年),他的家乡创作了《江阴县续志》,被推为总书,这是他总书的最后一部志书,由他亲定大纲,请邑中贤才任分书。民国八年秋,《[民国]江阴县续志和他的《江苏通志》•《金石卷》同时出版。1919年秋,《江阴县续志》告成,缪荃孙于同年12月22日病逝于上海,终年76岁。

《江阴县续志》

-END-

作者简介:党辉毕业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政治工作学专业,军事学士学位。2014年,他转到江阴市历史志愿者办公室工作。现任江阴市档案史志馆工作科科长、四级研究员。

审核发布:张一哲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小编,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kjcnc.com/zj/houban/255.html

联系我们

微电同号

微电同号:15197883281